試車: Sammy Chan
攝影: Sammy Chan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6日
相對其母公司Hyundai來說,韓國Kia起亞車廠無論在電汽化實蹍或宣言上都較積極和進取,近排更動作多多,繼披露了將快駕臨的全電EV9大型越野車之後,起亞隨即重整其"Plan S"大計,誓要旗下起碼一半車輛在2030年或之前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電動化裝置,不管是全電EV也好,Plug-in Hybrid(PHEV)抑或雙動能Hybrid(HEV)都好。
事實上,Kia起亞現已坐擁市場上最龐大的EV/PHEV/HEV陣容,就連剛出爐的2023年款嶄新Sportage也只設HEV單一款式。除具最多不同全電品種之外,起亞的所有全電產品- Kia Niro EV,Soul EV以及今期所試的EV6亦均符合$5,000聯邦政府補貼,於這方面便比其他車廠(基本售價$55,000才符合聯邦政府補貼)處於較有利的競爭位置。
Kia EV6並不是品牌打進電車世界的先鋒,是Niro EV和Soul EV後續的第三部Kia全電作品。早於2017年之時,Kia以Niro Hybrid先試水溫及繼後再增添Niro PHEV以及全電的Niro EV。EV6和現代IONIQ 5乃诞生自相同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電動車底盤的孖襟兄弟。
2022年款EV6共設四款不同型號,分野除看設備多寡之外亦視乎電池和電馬達的能量和數量。型號和售價分別為RWD Standard Range $44,995,RWD Long Range $52,995,AWD Long Range $54,995,AWD Long Range GT-Line Package 1 $57,995以及AWD Long Range GT-Line Package 2 $61,995。
在電車尚未掘起之時,欲覓尋一輛只以後輪驅動而非前輪帶動又或四輪驅動的座駕極不容易,但此現象已隨電車的普及而有所轉變。從近期全電作品可見,不論是起亞EV6,現代IONIQ 5又或BMW i4 eDrive40,它們幾乎清一色全以單一兼後置電馬達亦即純後輪驅動型RWD式來作為入門型號的擺設,高階型號才會有前後雙電馬達來營造AWD效能,至於是電化使然或與生產成本有關就有待查究,但無論如何,RWD車日後勢必再度普及起來。
入門版RWD Standard Range配設58kWh鋰離子電池提供167匹馬力輸出,續航力為373km。同屬純後驅布局之RWD Long Range則由於改配77.4kWh較大鋰電池除馬力提升至225匹之外,續航力更可持久至499km。至於AWD四輪驅動型號方面,所有型號均一律裝配77.4kWh鋰電池,但由於前軸多設電馬達造就四驅效能,馬力輸出就高達320匹之多,但續航力倒比RWD Long Range不及,有441km。
即便與IONIQ 5稱兄道弟,但EV6的外內設計均與IONIQ 5截然不同,虧得Hyundai研究和發展部主管Albert Bierman肯花心思,為EV6和IONIQ 5各自度出兩條全然不同的圖則。正當IONIQ 5以超然未來感作為賣相之時,EV6則走跑車化路線,從前側角度看去,EV6還與捷豹I-PACE有幾分貌似。在設計語彙上,EV6或不及IONIQ 5花巧以摩爾斯密碼及數位像素設計來聊起話題,但也能以流暢線條及超跑輪廓惹人駐目。
繼Carnival/Sorento之後,起亞再以闊大TFT芒(12.3寸儀表孖12.3寸導航觸控顯示屏)來作為平台設計主導。內廂亦竟可與IONIQ 5這麼完全不同,EV6在空間利用上亦比IONIQ 5做得較好,採用"空中觀景台"式設計的中控台凸出之處對下之長方形大置物盤便比IONIQ 5的空蕩蕩地台實用得多。將旋鈕波箱,start/stop掣,左右座椅電熱透涼功能及電熱軚盤掣完美地集結於中控台上不愧為神來之筆,值得加分。全電化趨勢除會改寫驅動型式(FWD/RWD/AWD)的分配之外,亦為設計師在車頭設計領域上帶來了新的一頁。打開車頭蓋來儲藏物品不就曾是保時捷車主的專利嗎?今已不再,EV6車主亦一樣可以。
憑藉功率高逹77.4kWh锂電池模組輔助之下,RWD Long Range型號的driving range可持行高達499km之遠程,試車礙於AWD系統就會將續航力削弱至441km,但也足以應付一般家庭一整星期的平均"腳程",若每晚回家泊好車後慣性地為座駕即時充電就更可讓車子日日保持滿電狀態。
充電插頭可兼容超快的350kW DC ultra-rapid charger,使用350kW超快充電設施之時,EV6只須短短18分鐘便能將電池從10%充至80%而只5分鐘的充電時間就更可為driving range添加100km或以上。350kW快速充電設施來之不易,但240V Level 2充電站則遍佈多市。當使用Level 2充電站的240V電流時,EV6就需要七小時才能從零充至滿滿。
除續航力之外,強勁的動力輸出亦是EV6的一大亮點。AWD Long Range一前一後的雙電馬達的最大馬力輸出竟高達320匹(前電馬達99匹/後電馬達225匹),而扭力更為驚人,接近超跑範疇之446磅呎。連電池玩具車都會一觸即發,更何況是幾百匹馬力的電車?AWD Long Range款式的加速表現最為凌厲,0-100km/h只須5.1秒而已,而百分百動力亦完全即觸即發,從起步那剎悉數盡放出來,那種隨喚隨到的力度體驗是難以在內燃車上領略到的,從未開過電動車的朋友定要找個機會親身體驗一下,包保一試之後便對電車另眼相看。其實,若不是礙於2,129kg的體重的話、零至一百加速表現應更離地。
EV6在軚盤左下方設有Drive Mode掣提供三種駕駛模式,分別Eco,Normal及Sport,可惜,這三種模式均只利用不同的踏板力度來分野,是以真正作用不大。最為好使好用的倒是此車的Regenerative braking系統。
電車的另一特點是把踩踏煞制從負面變為正面,換言之,踏brake已不再是消耗能源的行為,在電車上反會換來充電的作用。除使用煞車腳踏可為電池回收能源之外,使用軚環左右的加減撥片亦會産生相同效果。EV6透過軚環撥片提供多達六級level的剎慢力,i-pedal此拖慢兼充電功能就更成為一種駕駛樂趣。在市區中心穿梭,只須多多善用軚盤的左右撥片,就可完全不用理會腳踏煞制,無論加速、減速、緩駛或停慢,只使用單一腳踏和軚盤撥片便可,起初會有點不慣但一經熟習後便倒覺此正最自然不過的事。
勢估不到,電車也能化身成為流動發電機。在"寨外"時,哪怕一般家庭電器如電飯煲電暖爐等,閣下的EV6都可一一為之輸電,這當然並非新意,但若然EV6都可成為一輛電能耗盡的電車的救星的話,豈不非常有趣?EV6就配設了將會慢慢普及的Vehicle to Load(V2L)功能,透過插座及特別電缐來為各種符合1,900瓦120伏AC電動設備充電和輸電,尚剩電量會以百分數來警示車主。
入門版的標準設備頗為豐富,除12.3寸顯示屏連導航系統,電熱座椅,19寸合金鈴,車尾定風翼,LED日間行車燈,車頭燈和尾燈等都應有盡有之外,一整套先進防撞安全科技配套更屬RWD Standard Range的標準設備。對行車最有幫助的莫過於Lane Keeping Assist/Lane Follow Assist系統,裝配還包括Forward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及Driver Attention Warning等等。但更先進的Adaptive Cruise Control(Highway Drive Assist)及盲點警報系統兼Rear Cross-Traffic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系統則要GT-Line型號才可擁有,實為美中不足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一經啟動Adaptive Cruise Control之後,車子便差不多進入了全自動駕駛模式,除完全不須駕駛者手握軚盤之外,系統以非常可靠的轉向矯正操作來維持行車線,並自決的續航車速與前車永保特定距離。為防駕駛者過於分心,不少同類系統諸如沃尔沃XC40 Recharge和奔馳EQS均會十多秒過後發出警訉提示駕駛者重掌軚盤,但EV6則會讓你鬆懈較長時間。
Photo Gallery:
型号 Model: 2022 起亞 EV6
廠方建議售價 MSRP: $44,995-$61,995
試車售價 Price as Tested: $61,995.00 (AWD LR GT-Line Package 2)
軸距 Wheelbase(mm): 2,900
長闊 Length/Width/Height (mm): 4,680/1,880/1,545
引擎 Engine: 前後電馬達,77.4 kWh 鋰電池
最大馬力 Horsepower: 320 匹
最高扭力 Torque: 446 磅呎
波箱 Transmission: 自動波箱
擺佈 Engine & Drive Configuration: 四輪驅動
輪胎尺碼 Tires: Michelin Latitude Alpin 255/45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