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Drive: 2016 Audi TT



Written by: Edwin Lau

Photography by: Edwin Lau

 



嚴格來說,Audi TT並不百分百屬於BMW Z4或Mercedes-Benz SLK同一類型,因為TT有四個座位。雖然後座兩個只供小朋友用,不過在有需要時候仍然可以大派用場。

相比起其他歐洲對手,較遲起步的TT似乎有後來居上的勢頭。在加拿大亦可以見到愈來愈多TT在街上行走。而事實上因為Audi的二手價愈來愈高,令更多人有更大信心去購買Audi的產品,TT大盛不無道理。

第三代TT已正式在歐洲推出,不過我們加拿大恐怕要到明年十月左右才有機會買得到,用得到。

全新TT並沒有在外形身上花大工夫,因為一輛已廣泛被接受的產品,絕不容許有任何差池。所有改動都是根據現時的設計而稍作改動,順應潮流令新一代TT看上去更有現代感,更能表現其高貴豪華的一面。

新TT仍然保車頭巨型柵格作為傳統標誌。車身長度保持不變,但陣距則有少許增長,令狹窄後座有點紓緩的感覺。但仍然不能作長途旅程之用。

新TT除了體形稍微增長外,它的體重才是其致勝之道,它比第一代TT輕了220磅,比上一代亦足足輕了110磅。不要看輕那一百幾十磅,全車的操控亦因此靈活起來。

今年年尾在歐洲開始發售的新TT除了有一個不同輸出的2.0公升四汽缸汽油引擎外,亦在一台暫時不會在加拿大出售的TDI Ultra柴油引擎。

使用一台2.0公升渦輪增壓TFSI引擎,TT的馬力輸出有230匹馬力及而更強勁版本TTS則有310匹馬力及273磅呎扭力。當然相比起更辣的TTRS的360匹馬力仍是有所不如,但它的表現已經令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非常滿意。

外形改變不算多的全新2015 TT及TTS最終在車架上有不少的提升如較硬的懸掛系統、較直接的轉向等令新車有更多操控、更多樂趣。

TT的加速表現已非常快,但TTS才是速度的主角。它由0-100kmh只需4.6秒直逼很多高性能汽車的領域。事實上能完全控制得了4.6秒加速的朋友亦實在不太多呢!

事實上4.6秒的加速能力只比2014 TTRS慢了0.5秒而矣。

更令人快意的是TT及TTS的扭力在非常低轉數時全數釋出。隨傳隨到,源源不絕正是最合適的寫照。所以在較低速度範圍內,TT及TTS的加速非常接近,不過在轉數稍高時TTS的扭力便拋離TT的範疇而達至半瘋狂的加速能力。所以對於百分之九十的朋友,如果不追求非常、非常快速的樂趣外,TT已能夠滿足你的要求有餘。當然在賽車道上兩者的分別立見,快一點便是快一點了。

TTS另一比TT較優勝的地方是其爆炸性的聲響,這亦是足以令人購買TTS的原因之一。

TTS使用的Hankook Ventus SI EVO 245/352R19足以令它比其他超級跑車不遑多讓,咬地的橡膠在彎中性能表露無遺。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亦貢獻不少。

Torque Vectoring亦將在極限前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Audi工程師仍然信不過由人手全程操控,在緊急關頭電子輔助糾正系統會自動生效,不過對於非賽車手而言,安全多一點是好的。

在賽道上沒有TT的影子,但在一般道路上TT可說有百分之八、九十跟TTS相似,如果沒打算在跑車賽道上飛馳TT已足夠了。

內廂的改動亦是今次的主角之一,如出風口中央的溫度、風速等的控制既簡單亦新穎。

十年來Audi的內廂以手工、顏色、用料馳名於世。在其他對手慢慢追上來的同時,Audi亦利用TT來打響另一個設計新方向。

相比起以前或對手中央儀表板的呆笨設計,使用全數號碼及最新圖像代替所有以往被儀表控制的正中位置。

12.3吋高解像度熒幕代替一切以往的傳統設計,它可以同時顯示多種不同的資訊,同時亦可轉換面板以適合個人或當時情況的喜好或需要。

Virtual Cockpit是一個比較貼切的形容詞來形容TT今次的內廂大反轉。

套用BMW的iDrive名詞,Audi的MMI(Multimedia Interface)在TT身上已盡見簡單化,當然要熟習亦要花少許時間,但熟悉之後,操控較對手更直接更簡單亦是事實。人體工程學在TT身上亦見進步良多。

在歐洲有柴油TT,亦有前輪帶動的TT,但在加拿大柴油TT應該暫時見不到而所有TT亦將會是四輪Quattro驅動。

至於售價,由於離明年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所以還未正式公布。但可以相信的是將會跟現時的售價相距不遠。

 



Photo Gallery